从国内博士到加拿大水管工,他是如何换壳重生的?

综合精选 2024-03-19 10:36 阅读:

来源:码头青年

新移民来到加拿大,过往的经验和人脉,大部分都将清零。这个换壳重生的过程,异常痛苦,但若能挺过去,未来会更明媚。

这个过程不仅华裔如此,其他族裔亦是如此。一位来自墨西哥的新移民朋友,曾经在大学工作,来到加拿大后,服务于社区中心。她曾与我探讨,在一个全新的环境,个体应该如何重新定位,或者,如何延续原来的职业轨迹。

这是一个包括我在内,很多人都在追寻的答案。

最近一次新移民交流活动中,我的好友、斜杠中年刘树森,分享了他的故事,给了我很多启发。

树森在国内一所985大学完成了本硕博,后执教于一所大学。2008年,他在美国做博士后期间,同行的太太发现自己很喜欢北美的环境。经过一番准备,两人申请了加拿大技术移民。

十余年转瞬即逝,如今的树森是一名资深的管道工。从大学到工地,树森找到了自己的专业结合点,也以此为支点,撑起了一家五口在加拿大的新生活。

树森给我的感觉,不论经历什么起伏,他总是风轻云淡,处变不惊,举重若轻。信仰和家庭是他人生的两大动力。他的生命中有大爱。当说起2022年为故国心忧的写作,他的眼里泪光闪闪。

500

以下是树森的讲述——

2010年,我收到了枫叶卡,只身来到了加拿大。一家人团聚,是在两年之后。

登陆首站选在滑铁卢,是因为一位朋友。我最初的想法是去RIM工作,但来了之后,我发现工作并不好找,投的简历几乎都石沉大海。

这时,当时还在滑铁卢大学的谭忠超教授建议我,可以到滑大读博,有了加拿大教育背景,将来更好找工作。但是我想要结束家人聚少离多的状况,养家糊口是当务之急。

正在踌躇之际,教会有位弟兄告诉我,你的背景做管道工很好。于是,我下决心,“弃学历,忘过往”。2012年初,我在康尼斯托加学院读了八个月的管道工课程,后来又机缘巧合加入了当地工会,也完成了各种培训。

2013年,朋友介绍我到KW地区的中文学校,给12年级华人孩子教中文。虽然我是理工科背景,但从小就深爱文学。我发自内心地认为,中文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。

加拿大的华人孩子,通常对学习中文热情不高。这也可以理解。很多孩子都有一个灵魂拷问,为什么要学中文?父母的解释,有时并不能让他们信服。

针对孩子们的这些疑惑,我给他们写诗,又出了一个千字文,把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,用一个个小故事,浓缩在一千个字里。这些形式,极大调动了孩子们学习中文的热情。

2020年疫情爆发,兼职中文老师的工作告一段落。这七年间,我收获了很多人的友谊。

我的本职工作是管道工。加拿大的管道工,门槛不低。要想成为一个正式的管道工,要先做五年的学徒。光是这五年时间,就挡住了很多人。从加拿大的大学毕业之后,一般只能获得三年工签。解决身份问题,是很多人的预期目标。所以,在我工作的工会里,我是唯二的东亚裔,另一个是韩国人。

在管道工这类职业中,加拿大的工会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工会代表通常与雇主进行谈判,以达成合适的劳工合同。这些合同涵盖了工资水平、工作时间、福利待遇、安全规定等内容。工会工人通常通过集体谈判来确保自己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。工会通常也提供各种社会福利项目,如医疗保险、退休金计划、失业救济等,以支持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。

用中国人的话说,工会的工作就是旱涝保收的铁饭碗,一般人很难进去。这里的工作极少公开对外招聘,都是内推为主。子承父业的,相当多。所以基本都是清一色的本地白人,有色人种少之又少。

我感觉,这多少也跟华人的择业期待和文化背景有关系。华人喜欢医生、律师这类光鲜体面的工作,体力类职业不受青睐。但是我的同事中,就不乏有律师转行的。在加拿大,蓝领工作很受人尊敬,往往也更自由。

我的工作都是由工会派出,工作地点遍布安省。安省很大,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,我最远的工作地点,开车的话要二十四小时。如果遇上下雪,一路上更是充满艰险。

由于工会接的都是大型商业项目,以高层建筑为主,所以爬高就低是家常便饭。管道工,是一个技术活,更是一个体力活。站在几十米的高处,必须保持高度注意力,否则危险随时来临。

然鄙人身高不足六尺,随身必携折梯;双臂难举重物,依靠dolly滑行。且三十年未曾劳作,不知电钻,不识斧锯,无论叉车,故效率低下,实难与同行相比。此外,千万人之UA工会,华人难有二三,孤独可想而知。好在UA皆为弟兄,大家相互辅助,无人计较干活多少,能者多干,不能者缓行,收入皆按小时,超时则为加班,故收入尚有保障,福利、pension皆有寄托。管道之工作,艰辛有之,欣慰有之,转瞬十年尔,亦不觉难。

树森曾在一篇文章中,曾这样记述管道工的酸甜苦辣。

但是管道工这个工作,也有很多好处,一年薪水税后超过十万元,福利也很不错。和以前的高校工作相比,做管道工没有发论文压力,没有处处掣肘。以前的工作,有时无法照顾家庭,现在则没有任何应酬。上班赚钱,下班养家,种菜看娃。赚的钱,比上不足比下有余,但足够养家。下班和周末,可以带孩子去参加各种活动,滑冰、游泳、打球,都很便宜。

管道工只是一个养家的职业,我最爱的还是文学。我喜欢讲故事,写故事。以前,我经常在中文学校讲故事,大家也爱听。疫情来了,没法讲故事了。于是,我就开始写故事。

2022年,我特别为故国神伤。那时,每一周发生的热点事件,我都会把它们写成故事,有长有短,体裁多样,有诗歌,有寓言。那些故事,从2022年初,写到当年12月初。在那之前几天,国内的封控结束了。

在工作之上,永远是家庭。

我有一对双胞胎女儿,她们来加拿大的时候四岁,现在十年级。平时没什么时间管她们的学业,但是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。

刚来加拿大时,我买了一辆卡罗拉,两轮驱动的。我跟太太说,我们就是这驱动轮,两个女儿就像从动轮。前面两个轮子动,后面两个轮子就必须跟随,只要一个轮子有问题,车子就动不了。

后来收入好了,我又买了辆四轮驱动的车。这时,我们家迎来了老三,小笛子。

定风波(惊闻爱妻怀男孩习作)

夜卧喜闻钟鼓声,白日细雪短歌行。暖衣快步伴天明,高兴,一曲乡音慰平生。寒冬腊月西风冷,站定,云透暖阳却相迎。回头七年西渡路,阴晴,慢收心绪取乳名。

——2018年太太怀孕时所作

女儿们慢慢也长大了,她们就成了四轮驱动车里的后面两个轮子,即使父母有时驱动不了,她们也可以自己驱动,推动车子向前。这让我非常感恩和欣慰。

如果非要总结十余年在加拿大的生活,我想说的很简单——

一步步往前走,缓转弯,多直行。

然后,多跟好人在一起。

500